Menu
EN

公共体育设施更应建在街道社区乡镇

来源:2010-04-13

一一访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

不久前,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蒋效愚向中国青年报记者披露,我国学生体能连续10年下降,肥胖率、近视率居高不下。这一消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4月9日,蒋效愚再次就这个问题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他指出,只要整个社会都重视这个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而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是最简便、最直接、最管用的方法。

中国青年报:根据国民体质监测结果,2005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下降趋势。这些指标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蒋效愚:主要是通过设定一些项目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指标来反映能力水平。像爆发力,就是测立定跳远,来反映下肢的爆发力。2005年的数据和2000年相比,我国7~18岁城乡男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平均降低了3.2厘米以上;19~22岁城乡男女生的立定跳远平均也降了3.6厘米以上。耐力,就是测长跑,如50米×8折返跑或800米、1000米长跑。2000年的数据和1995年相比,13~18岁的中学生中,男生1000米跑平均降了9.6秒,女生800米跑平均降了12.6秒;19~22岁的大学男生1000米跑平均降了20秒,大学女生平均降了15.1秒。

中国青年报:这都是2005年以前的数据,您认为近5年的情况会有好转吗?

蒋效愚:对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有关部门正在筹备进行,所以监测报告还没出来,我也说不好。这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加大了工作力度。我相信,一些指标会有好转。但按现在开展体育锻炼的情况看,能否出现整体回升的情况,很难讲。我这里还有一些调查数据,能说明一点问题:2008年10月,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的一个课题组做了北京市3~6岁幼儿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6.9%的3~6岁幼儿视力都正常。换句话说,小孩儿的视力都挺好。但孩子到了小学,近视率就达到31%,到了初中近视率就成了58%,高中是76%,大学达到83%。这充分说明,孩子的视力是在上学期间急剧下降的。

中国青年报:总的感觉现在学生主动锻炼的人相对比较少,您怎么看?

蒋效愚:所以需要加大倡导。去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就是为了进一步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整个社会对国民健康,特别是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关注度。我们要大力倡导、积极呼吁全社会的关注,认真落实中央的有关精神,使全社会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人们觉得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时尚。同时,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全民健身和青少年开展体育锻炼提供场所、器材、指导和培训,大力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服务。

从整个社会层面来说,一些观念也要转变。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考上好大学,很少给孩子体育锻炼时间。这些家长得想想,如果孩子身体不好,以后怎么办?现在很多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有的英年早逝。如果整个社会普遍都是这样体质脆弱的人,我们国家如何成为体育强国?民族又如何复兴?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国人不重视体育可能跟传统有关,您觉得呢?

蒋效愚:正相反吧,中国历来有重视体育锻炼的传统,比如武术,在民间有很深远的影响。应该说,群众体育运动在中国有着很好的基础和悠久的传统,关键是怎么引导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您曾建议,从明年起在全国高考统一增加体育考试。能具体说说吗?

蒋效愚: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历史大趋势。不这样做,中国迟早要在日趋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落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学校教育和群众体育方面有许多好的经验,比如上世纪50年代,全国普遍开展“劳卫制”(全称“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编者注)。我那会儿正在上中学,亲眼看到整个社会都掀起了体育运动的热潮。无论走到哪儿,一到上午10点,到处都响起高音喇叭声,大家从办公楼、车间里走出来,做广播体操,做完回去接着工作。

虽然现在的客观形势变了,但办法总是有的,关键是要重视这个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应该是一个最简便、最直接、最管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定一些类似“劳卫制”的规定,规定学生在一些基础体育项目上必须达标。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了。这对我们国家保持长久的民族生存力、生命力都有利。

中国青年报:很多“80后”已经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了,怎么引导这些人参加体育锻炼?

蒋效愚:我们国家现在开始进入老龄社会。“80后”即将面临一个人照顾好几个老人和孩子的状况。如果他们身体不好,那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将来如何负担整个家庭?那将是整个社会的一个巨大问题。

我们要提倡这些“80后”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事业、家庭都有了,但没有健康,等于零。这就需要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甚至是社区,把开展体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来做。比如,单位应该经常组织员工参加体育活动,员工回家后,社区也能够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锻炼。全民都锻炼起来以后,整个社会也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为大家都健康了,疾病少了或者推迟了,社会负担也就减下来了,也就有更多资金去支持体育锻炼。如果大家平常都不锻炼,都去买保险,病了就去医院,最后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中国青年报:可现在有很多人想运动却找不到地方。

蒋效愚:是的,目前我们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很多城市只注意建设一些大型的、标志性的体育场馆设施,但你不可能要求一个城市几十万、上百万人都集中到一个地方锻炼。而且,有的地方体育馆、游泳馆建得很好,但距离城区十几公里,谁会没事下了班再跑那么远去锻炼?公共体育设施更应该建在街道、社区和乡镇,这样好为群众提供健身便利。一个城市的规划要做好,教育设施、体育设施、文化设施、医疗卫生设施都应该统筹规划,让民众就近、方便地参加体育锻炼。民生问题,不光是吃饭、住房,还有身体健康问题。


-END-

奥运城市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ICP1001667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