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EN

与鸟巢水立方为邻!冬奥新建馆芳名“冰丝带”

来源:2017-04-25

银白色的外结构一圈圈如银河如冰链,急徐旋转着攀援、上升,象征着2022年的22条“冰丝带”交织成茧,新一代的奥运之星将从此破壳而出……

从今天开始,北京2022年冬奥会新建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设计方案亮相,它有一个晶莹美丽的昵称——“冰丝带”。

小伙伴们来看看图,觉得这个名字还贴切吧——

首次揭开面纱之时,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也介绍了国家速滑馆设计方案的酝酿、征集过程。


国家速滑馆落子奥运中心区

成新地标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和残冬奥会的举办权。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赛区新建竞赛场馆,在赛时将承担速滑项目的比赛和训练,也将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中的新地标。

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2008年奥运会两座临时场馆——曲棍球场和射箭场已到建筑使用寿命,按照节约办奥运的理念,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将利用上述两座临时场馆的建设用地,土地面积约17公顷用于建设国家速滑馆。

目前,这块场地已经拆除临时场馆,并将在本月开工。并计划在2019 年底永久性设施施工完毕,2020 年初举办第一次测试赛。

未来的这座“冰丝带”有多大呢?

除了地下停车场,国家速滑馆的建筑面积还有约8万平方米,场馆坐席1.2万座。场馆南北长约220米,东西宽约160米,地上4层,地下2层。

冰丝带的控制高度为55米。它将和69米高的国家体育场“鸟巢”、30米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遥相呼应,亮相于奥林匹克公园西侧。今后沿外墙曲面设置透明管中将内置彩色光带,可变幻出不同颜色的动感光带,和鸟巢的红、水立方的蓝相望生辉,体现速度滑冰的动感和绚丽。


十分关注冬奥会的您是不是想问——国家速滑馆为什么是这样子呢?

相关负责人说,这与赛道要求有关。冬奥会速滑比赛必须在国际滑联规定的标准400米速滑赛道、人工制冰的冰面上进行,标准速滑赛道两端各需要有180度的弧。

因此,现在的“冰丝带”就呈现出椭圆形平面、“马鞍型”造型。参与评选的专家称,这个造型富有动感,外观时代感强,尤其是场心与看台将形成完整“包裹”,提供适宜的比赛场地和舒适的观赛空间。


全球竞标顶级团队参与

专家点赞

去年6月6日,一纸全球招募国家速滑馆建筑设计方案的竞赛公告发布在市规划国土委网站上。受市政府委托,由市规划国土委组织国家速滑馆建筑概念方案国际竞赛,选取建筑设计方案,请全球优秀的、具有丰富体育场馆建筑设计经验的设计机构参加。

7月6日,通过资格预审,市规划国土委从全球66家竞赛申请者中选出12家设计机构,其中有5家来自境内。

11月上旬,这12家机构的方案就在北京奥运会赛事开始的地方--国家体育场完成了方案评审工作。

正式评审之前,由各专业专家40余人组成的技术工作小组,从规划和建筑、结构、交通、造价、制冰等设备工艺、体育赛事和工艺、赛后运营等7个方面对参赛方案进行技术初审,形成了一份意见汇总报告,供评审委员会评委参考。

在评审委员会中,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4位全国建筑勘察设计大师,以及冬奥组委、政府出资方和主办单位代表、国际滑冰联盟主席和技术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

在公证处的记录上,这场评审历时两天。评委们经过3轮记名投票,选出3个优胜方案作为候选。

这3个方案分别是舒立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的A01、博普乐思设计有限公司的A04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A12。

“这3个方案各有所长,均体现比较高的设计水准。”一位专家说。

方案进入三选一环节之后,根据竞赛规则,主办单位要求三家设计单位又各自进行了优化和完善,评审专家的推荐意见,选择了A04方案作为实施方案。

A04为何会胜出?不得不提博普勒斯设计有限公司。索契2014年冬奥会主体育场、都灵2006年冬奥会速滑馆、长野1998年冬奥会速滑馆和多功能体育馆、伦敦2012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均出自博普勒斯之手。

索契冬奥会主体育场建筑群

都灵冬奥会速滑馆——帕拉维拉体育馆

长野地标性建筑――M波浪速滑馆,是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为了参与北京冬奥会的场馆设计,这个本来就以设计体育建筑见长的公司,组成了一只跨大洲的专家设计团队,来自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顶级设计师都参与到了方案设计中。

最终呈现在市民面前的A04号方案,以“冰丝带”为设计理念。专家们认为,“冰丝带”的建筑立面线条流畅、造型富有动感,体现了冰上运动的速度和激情。设计团队对全冰面设计的要求研究深入,体现出了较高的专业素养。

在评审过程中,国际滑冰联盟主席Jan Dijkema先生对此次活动的组织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表示,对国际竞赛选取设计方案的专业做法印象深刻,“这是中国的速滑馆、北京的速滑馆,未来还会是一个很好的地标建筑。”


设计之初就考虑赛后利用

市民共享

按计划,国家速滑馆将采取PPP的方式进行建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将作为政府出资方代表介入工程准备的各项前期工作。

大赛帷幕落下之后,场馆如何利用?这个问题,是摆在每一个大型赛事举办方面前的奥数题。

北京的答案如何?近9年过去,如今的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都已经运营得红红火火。

国家速滑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从设计之初就有考虑。相关负责人表示,冬奥会后,国家速滑馆将成为能够举办滑冰、冰球和冰壶等国际赛事,而且也能让大众进行冰上活动的多功能场馆。

虽然在模型上看不到,但这个项目已经在场地西南角规划了副馆,为今后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就是为了赛后考虑。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考虑到场馆的多功能开发、后续可持续利用等需要,在保证冬奥会速滑比赛和训练所需的内场通道和融冰设备的前提下,要求方案中考虑全冰面覆盖设计,并实现不同制冰区域的分别控制。

“全冰面覆盖设计应满足赛后的多种分区域控制要求。这种设计对于场馆的温度控制和制冰专业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虽然给设计带来了麻烦,却能让冬奥会赛后的场馆更好用,更亲民。”他说,不久将来,一座现代化的以“冰丝带”为设计理念的体育场馆将展现在大家面前,为市民带来冰与速度结合的激情。


-END-

奥运城市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 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ICP10016671号-1